亞洲人所熟悉的教育

就是經由一位背景強大、知識淵博、最好還要德高望重的「老師」

有條理地把他所學所知「講授」給他的學生們

 

透過這種「講授」的方式獲得知識

是我們習慣的教育

 

有這樣的前提

我們在判斷一個受教育者是不是正處在一個優良的教育環境

我們可能會看他的老師 

傾向於認為孩子在「留美名校回來又風度翩翩謙恭有禮的教授」薰陶下

會比跟一個「本土教授」學習獲得更多知識

 

我們可能會看他的學校

替他安排了多少課程  以足以讓他充分學習到該學到的知識

譬如A校一周上課20小時

而B校一周只需要上15小時

普遍我們會認為受教者接受20小時的「教育」會比接受15小時來的紮實

 

後者的情形

就是我真實體會到的文化差異

 

我在這裡念LLM 課程非常的少

上學期一周只有三門課(總共6小時)

這學期一周更只有兩門課(總共4小時)

這跟同校其他在management school的同學們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

 

每次台灣同學提到我的狀況

大家的反應不外乎...「蛤~~怎麼那麼好~~~」、

「蛤!??怎麼那麼爽!???」

「好好喔! 那你一個禮拜不就有好多時間可以出去玩」...etc.

 

那天去walking group

前前後後我大概分別跟三個老英講到我一周只有兩門課的事

這三個人

沒一個例外

回我的第一句話都是類似「Wow~then you've must done so much self-studying!!」 

 

第一個人這樣回我時

我還沒特別感覺

只覺得 挖~她怎麼知道!

到了第二個、第三個

我才意識到 也許這就是他們習慣的教育

self-studying

他們理所當然地覺得學習是自發性的事

而不覺得學習的責任應該落在教授身上

 

雖然捫心自問我真的有好好的self-studying嗎然後答案會是非常心虛的XDD

但至少我覺得我稍微跳出了那個我們一直以為的「教育」的框框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iminuk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